投融資困局、管網等 基礎設施薄弱、礦業權分散。 成為阻礙目標實現的三大瓶頸
作為被寄予厚望的非常規能源——煤層氣2010年的產量卻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在一次行業內部論壇上,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下稱“中聯煤”)生產經營部主任李良指出, “全國煤層氣的產量去年(編者注:2009年)是72億立方米,今年(編者注:2010年)計劃100億立方米,但我估計真正能落實的只有85億立方米左右。”
三大瓶頸待破
按照相關規劃,2020年全國煤層氣產量目標更為龐大,將達到500億立方米。但投融資困局、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以及煤炭和煤層氣重疊的礦權,成為阻礙這一目標實現的三大瓶頸。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投融資的困擾,讓煤層氣發展難以步入快車道。
粗略統計,國家出資用于煤層氣勘探開發及相關科技研發的費用,到目前為止合起來不超過10億元。
中聯煤原董事長孫茂遠曾指出: “近10多年里,國家金融機構沒有給予煤層氣開發項目任何投資,致使煤層氣開發項目游離于一般性或政策性融資之外,極大地制約了煤層氣快速發展,至今煤層氣開發項目的融資渠道依然不暢。”
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為了煤層氣產業的發展,在1983至1995年投入的勘探費用多達60多億美元。
同時,煤層氣管網基礎設施薄弱也是瓶頸之一。
煤層氣與天然氣可以混輸混用,兩者擁有共同的市場用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煤層氣開發潛力較大的地區缺乏可利用的天然氣管線。
李良指出: “從管道建設來說,煤層氣管道比較少,現在在建工程是兩個,已經建成的成熟管道實際上還沒有。”
孫茂遠認為,這就使煤層氣生產區域與市場脫節,市場需求不能對煤層氣的開發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造成煤層氣開發的成本大大增加,加大了煤層氣項目的風險。
另外,煤層氣礦業權占有分散也是早已存在的痼疾之一。
目前全國已有25家企業擁有煤層氣礦業權。其中,除了3家央企——中聯、中石油和中石化,還有22家地方企業。這些企業已登記的礦業權總面積為6.5萬平方公里。
孫茂遠曾表示,由于國土資源部和地方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分別擁有煤層氣與煤炭礦業權審批權,致使煤層氣與煤炭礦業權重疊面積已達1.2萬平方公里,僅沁水盆地現己達3500平方公早。
“平分秋色”難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煤層氣的發展速度其實并不算慢。
“我們地面開采真正有產量是在2004年。從2004年以來,煤層氣的產量年增長率36%,近兩年增長更超過56%。這個速度是很快的——近10年天然氣的產量增長率不過13%。煤層氣的發展還是值得肯定,但是規模相對少,與天然氣沒法比。”李良說。
加強勘探,成為了煤層氣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李良表示, “現在我們決定先采 氣后采煤,采氣為采煤服務,尤其需 要加強勘探。之所以要加強勘探,是 因為煤層氣儲量太少了。我們要想在‘十二五’末產量達到200億立方米,按2%的采掘速度算,儲量需要達到1萬億立方米,但現在遠遠不夠。”
以往對勘探重視不夠的原因在于業界存在一種錯誤的想法一一既然了解煤層氣的位置,就沒有再勘探的必要。
但現實情況是,現在的勘探是要找到有開采價值的煤層氣,而并非有煤的地方就有煤層氣開采的價值。按照國家現在的基建程序,沒有國家儲委批準的儲量就沒法編制開發方案,因此必須先找儲量后做項目。
另一方面,煤層氣開采目前還很難做到平分秋色。
煤層氣分為地面開采和井下瓦斯兩種。李良認為,今后5到10年,兩種氣源產量的分布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李良表示,按當年的規劃,“十一五”期間煤層氣產量分別是地面開采50億立方米,煤礦瓦斯50億立方米。但現在看來,2010年預計井下瓦斯產量為75億立方米,地面開采最多15億立方米——礦井瓦斯占據了更重要的地位。
“當年做規劃之初,我們就希望通過5年的努力來(使兩種氣源)平分秋色,可實際上差得很遠。現在展望 ‘十二五’,一個樂觀的預計是地面開采120億立芳米到150億立方米,煤礦瓦斯120億立方米左右。”李良說。
但這個設想的實現,仍然要依賴于“十二五”期間煤炭產量和地面開采的現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