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天然氣短缺危機一直籠罩在建峰化工上空。
2011年5月23日,建峰化工再次傳出缺氣消息。公司稱第二套大型化肥項目(下稱“二化”項目)最低天然氣需求量130萬方/天,滿負荷運行的天然氣需求量為170萬方/天,但在今年3月份,“二化”項目的天然氣供應量僅能達到95萬方/天,更嚴峻的是,從5月1日起開始,供應方將“二化” 項目裝置的天然氣已逐步減量供應至10萬方/天。
處于缺氣窘境中的建峰化工,將目光瞄向了中石化普光氣田。據記者獲悉,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重慶市重量級官員多次與中國石化方面協商,而近期,重慶市某位副市長亦將率隊前往北京,協商“二化”項目的供氣問題。
“表面上看,天然氣供應不足導致"二化"項目停產,正拖累著建峰化工業績。”重慶券商人士表示。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目前正值建峰化工謀劃重大資產重組的敏感時刻,前次定向增發募集項目盈利欠佳將對本次資產重組構成負面影響。
天然氣之困
對于建峰化工而言,兩塊資產是核心盈利源,分別為第一套大型化肥項目(下稱“一化”項目)與“二化”項目。
“一化”項目為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項目,于80年代末引入并于1994年投產,是最穩定的利潤來源。“二化”項目是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項目。2008年4月28日,建峰化工從大股東建峰集團處斥資6565萬元購得二化項目,并在2009年8月通過定向增發融資11.76億元投入該項目。
建峰化工投資建設“二化”項目之初,外界根本未預料到天然氣會供應不足的情況。
根據重慶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向公司出具的《關于涪陵合成氨項目天然氣供應的函》(渝發改工函[2005]333號)和《關于建峰大化肥項目天然氣供應事宜的復函》(2007年11月15日),重慶方面與中石化達成的戰略合作框架中,已將二化項目納入川氣東送工程。
但從2010年開始,天然氣供應不足的情況逐漸顯現。
首先受到波及的是處于生產狀態的“一化”項目。2010年1月1日—3月11日,建峰化工借停氣之機對“一化”項目的設備進行檢修,2011年,天然氣供應更加緊張,建峰化工“一化”項目的設備檢修時間拉長,截至4月底才開始恢復生產。不過,與“一化”項目相比,“二化”項目的缺氣情況更加嚴竣,自 “二化”項目2009 年12 月28 日竣工后,由于天然氣供應一直不足,“二化”項目的全面投產一直遙遙無期。
重組或受阻
鮮有人注意到,建峰化工的“一化”項目與“二化”項目執行的是兩種用氣價格。
知情人士透露,建峰化工“一化”項目由中石油西南油氣田供氣,執行的是計劃用氣價格,大約為1元/立方左右。而“二化”項目由中石化供氣,雖然建峰化工方面一度希望執行計劃用氣價格,但最終執行的是工業用氣價格,大約為1.5元/立方左右。
不過,用氣價格稍高并不是核心問題。“關鍵是"二化"項目的天然氣供應一直都得不到保證。”重慶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的尿素價格在2000元/噸以上,這意味著中石化普光氣田一旦天然氣供應足量,建峰化工的“二化”項目立即就可以全面投產,實現盈利。
而天然氣短缺對于建峰化工而言,無疑是致命的,因為它需要承受高昂的融資費用。
根據《“二化”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建峰化工“二化”項目總投資為30.47億元,其中建設投資28.52億元。重慶券商人士估計,扣除掉2009年定向增發融資的11.76億元及企業自有資金,截止目前,建峰化工因“二化”項目向銀行的舉債數額超過10億元。
融資費用正在無聲無息地拖累著建峰化工業績。2011年一季報顯示,建峰化工因“二化”項目造成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16.68%及259.93%,而建峰化工當期虧損達到3872萬元,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虧損額將達到5000萬元。
而不容忽視的是,“二化”項目投產遙遙無期,將對建峰化工的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產生不利影響。
2011年2月21日,建峰化工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至今。坊間流傳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將由實際控制人重慶化醫控股集團操刀,將重慶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慶長風化工廠等一系列“化工”資產注入建峰化工。數位知情人士稱,建峰化工將在2011年6月30日前復牌。
在重慶券商人士看來,鑒于近年來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向渝三峽A注入的三峽英力、向建峰化工注入的“二化”項目均未達到盈利預期,即使建峰化工如期拋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二級市場投資者不會輕易地投出贊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