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大氣田卻不得不因“缺氣”而停產,這是當下重慶很多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共同遭遇的尷尬。
“重慶生產基地已于4月停產了”,5月26日,有跨國化工公司駐華高管無奈地說。
這是家在全球特種化工行業數一數二的大公司,2007年它在重慶投資設立了全球****的、以天然氣為原料的三聚氯氰生產基地,期望能夠在中國消費升級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然而今年以來,由于當地氣源緊張,這個基地的生產受到了重大影響,終于不得不在4月停工。
事實上在川渝地區,受氣源緊張影響的化工企業并不僅僅是一兩家。自4月初以來,瀘天化[6.69 -6.82% 股吧]、建峰化工[0.00 0.00% 股吧]、川化股份[7.45 -10.02% 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因“缺氣”發布公告。
“國家政策已明顯轉向,不再鼓勵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產業大規模發展,因此目前這些企業遭遇困境是正常的,它們很多都在向以煤為原料進行轉型。”26日,息旺能源分析師錢麗說。
據她介紹,200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中34.5%用于化工產業,而目前僅有17%,5年時間其占比下降了一半。“川渝地區雖然天然氣資源豐富,但隨著忠武管道和川氣東送工程的投產,當地很多資源已輸往華東和華中地區,滿足當地能源需求”。
遭遇缺氣的尷尬
多家川渝化工公司因缺氣而部分停產
據上述跨國公司高管介紹,2007年底該公司在重慶設立了這個三聚氯氰生產基地,其產能達3萬噸/年。當時之所以選擇在重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當地政府不但允諾將保證天然氣的供給,而且還在氣價上予以一定的優惠。
川渝地區作為我國****的天然氣產地,天然氣資源儲量超過6萬億立方米,目前已探明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其中位于川東北達縣一宣漢油氣勘查區的普光氣田,已探明儲量即達4500億立方米;而南充市儀隴縣的龍崗氣田,僅探明的龍崗l號、2號井的儲量就超過普光氣田,龍崗氣田已成為目前國內****的天然氣田。
然而2010年,隨著中石化川氣東送工程投產及大量川氣輸往華東,川渝地區的天然氣供應開始驟然緊張。
當年4月和6月,國家發改委分別上調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和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立方米共計上漲0.33元;隨后為了保證居民用氣,當地供氣單位開始限制對這家跨國公司在重慶的三聚氯氰生產基地的用氣,直至今年4月完全中斷天然氣供應。
遭遇天然氣供應限制的還有瀘天化(000912.SZ)、建峰化工(000950.SZ)、川化股份(000155.SZ)等當地很多化工企業。
4月14日,瀘天化發布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惡劣經營局面,公司今年一季度預計虧損2000萬元-3000萬元,每股約虧損0.03-0.05元。
“由于天然氣供應緊張,公司主要生產裝置較長時間處于停產待氣狀態,裝置有效作業時間大幅減少,致使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的產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瀘天化公告稱。
據錢麗介紹,由于天然氣不易儲存,因此自1960年代起川渝地區就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氣消費基地——瀘天化、赤天化[6.14 -7.53% 股吧]、川化股份及云天化[18.40 -1.66% 股吧]等都是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各類化肥。
“那時天然氣是廉價的資源,川化等都因原料價格低廉,獲取了豐厚的收益”,有當地人士稱。
然而2005年后,隨著國際油價高企,國內天然氣市場驟然升溫,中石油不但修建了西氣東輸等工程,將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天然氣資源通過管道輸往華東、華北,還興建忠武管線(重慶忠縣-湖北武漢),將川氣輸往華中。
通過管道,過去在川渝地區不值錢的天然氣身價倍增,2004年浙江管道天然氣門站價格已達2.6元/立方米,而當時川渝地區化工用天然氣的價格仍維持在1元/立方米以下。
2008年,上游資源一向匱乏的中石化發現了普光氣田,隨后2010年它迅速修建了從重慶至上海的川氣東送管道,計劃每年向華東輸送12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使得川渝地區天然氣資源驟然緊張。
為了保民用,這些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被迫“斷氣”。
政策不再扶植
天然氣短缺,氣頭化工面臨轉型
在錢麗看來,中石油和中石化修建管道輸氣既是企業商業利益所致,更是國家產業政策轉向的一項舉措。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天然氣工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天然氣的表觀消費量大約為900億立方米。預計在2010-2015年,中國天然氣的產量增速在8.5%左右,而消費量增速將在12%以上。
而事實上201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已超過1000億立方米,且其增長勢頭仍未減緩。
對此中央政府似乎早有預見。
2007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出臺新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其中明確提出城市燃氣(即民用燃氣)為優先保障對象;而以天然氣發電及天然氣化工為主的企業則被列為限制類。
“這既是出于能源安全戰略的考慮,更是出于節能環保角度。”有國家能源局官員說:“東部和南部由于一向以火電為主要能源,污染嚴重,急需清潔能源進行替代”。
更重要的是,在這份天然氣利用政策中,合成氨——川化股份等川渝地區化肥企業的主要產品——被列入了限制類產品,這使得它們的用氣不再受政策扶植。
受此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氣頭化工企業的開工率水平已不足50%。
而且,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上調,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這大大縮小了它們的盈利空間,瀘天化等報虧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
“因此,在當前天然氣短缺問題將成為常態的預期下,這些企業的壓力凸顯,轉型要求已經十分迫切”,有證券分析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