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5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天然氣產量94億立方米。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查閱公開數據后發現,2014年4月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98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國內天然氣產量已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此前的3月,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12億立方米,同比仍小幅增長2.75%。
中國石油大學劉毅軍教授5月14日下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受到國際油價長期處于低位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國內天然氣市場有可能從“氣荒”(天然氣供應不足)轉向“荒氣”(天然氣需求不足),天然氣開采速度放緩,在供需格局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夏季出現“荒氣”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是國內天然氣市場的主要供應商,其中中國石油占天然氣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目前兩家石油公司并沒有對外公布4月份的天然氣產量。此前發布的2015年一季報顯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的天然氣產量均同比上漲,但增幅放緩,其中中國石油同比增長7.7%,中國石化同比增長2.08%。同期,國內天然氣產量3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
需求增速放緩
曾經廣受歡迎的天然氣,吸引力正在逐漸減弱。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速開始大幅下滑,近十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出現一位數(7.4%)的增長,遠低于過去連續十一年兩位數的年均增速。
受到低油價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的低價優勢逐漸消失,一些工業企業轉而選擇價格更低的燃料。中國經濟時報記者2014年年底在廣東省采訪時發現,雖然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鼓勵企業使用天然氣的政策,但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積極性并不高。
安迅思天然氣資深行業分析師陳蕓穎5月14日下午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不少工業企業安裝有兩套設備,在目前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和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劉毅軍認為,由于2015年的宏觀經濟環境有可能比2014年更嚴峻,去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同比增長率不會超過9%。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國內天然氣消費量502億立方米,增長4.8%,而國內天然氣產量352億立方米,同比僅增長6.8%;天然氣進口量160億立方米,增加16.5%。
2015年4月1日,我國天然氣價格正式并軌,首次在價格改革中大幅下調天然氣價格,各省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04元。
劉毅軍指出,天然氣價格的下調對增量氣占比較大的地區有利,但由于進口天然氣價格未能如國際油價般下跌,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并軌后的整體氣價仍存上漲可能,對下游用戶的刺激作用有限。
為了保證國內的天然氣供應,中國的進口天然氣中大部分都簽訂長期協議,包括為數不少的“到付不易”合同,長期協議中的價格問題逐漸在低油價的背景下暴露出來。
劉毅軍告訴記者,一些企業可采取向其他國家出售天然氣的方式消化進口的高價天然氣。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近期在公開會議上表示,我國“十三五”規劃環境特殊,面臨的難度將加大。目前看來,2015年我國要實現2300億立方米,以及2020年要實現4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目標難度相當大。
石油公司謹慎布局天然氣
隨著下游需求增速的放慢,石油公司一改之前高歌猛進的狀態,變得謹慎起來。
石油公司發布的2015年一季報顯示,雖然天然氣開發依然處于不斷增長中,但增速已明顯放緩,其中中國石油的天然氣產量增速從2014年同比增長8.1%降至一季度的同比增長7.7%,中國石化從2014年的同比增長8.51%降至一季度的同比增長2.08%。
盡管如此,石油公司依然將天然氣作為發展的重點。中國石油供應國內超過七成的天然氣。該公司在5月初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面對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優化能源結構的需要,公司在穩定原油供應的同時,將大力發展天然氣作為實現企業綠色發展、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的戰略重點。
劉毅軍指出,中國石油進口了大量的高價海外天然氣,需要通過開發國內成本相對較低的天然氣,來減少高價海外氣帶來的成本壓力。
中國石化在2015年的一季報中表示,油氣勘探開發業務以效益為中心,強化精細管理,嚴控投資規模和成本費用。并指出,當季中國石化資本支出約人民幣71.16億元,其中勘探及開發板塊資本支出人民幣29.95億元,主要用于勝利、塔河、元壩等油氣田。
中國石化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元壩氣田和涪陵頁巖氣田已形成較大規模的產能,是中國石化天然氣業務的重要支撐。
陳蕓穎說,中國石化加大頁巖氣開發的投入,但對于一些投入產出并不樂觀的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進度或因此受到影響。
近兩年來,國土資源部對頁巖氣區塊已進行兩次公開招標,在第二次招標中,不少民營企業和非石油企業中標,但至今少有進入全面開發的區塊。
事實上,面對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石油行業普遍面臨經營壓力,一些國際石油巨頭已率先采取出售資產、放慢投資速度等方式應對危機,國內的石油公司也在投資上變得越發謹慎。
中國海油在一季報中表示,在低油價環境的挑戰下,將繼續開展降本增效,調整經營戰略,削減資本支出。一季度資本支出約159.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5.7%。
劉毅軍擔心,如果減少天然氣產業鏈上游和中游投資,將影響中長期供氣保障能力。
他強調,為改善大氣環境、治理霧霾天氣,要保障民生用氣,支持推進“煤改氣”工程,在多地區集中形成季節性用氣高峰。
中國的天然氣開采正處在前期開發階段,國土資源部今年5月發布的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稱,我國常規油氣資源總量豐富且天然氣資源潛力大于石油。
國土資源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累計采出62億噸、1.5萬億立方米,剩余可采資源量分別為206億噸、38.5萬億立方米。
劉毅軍表示,中國天然氣產業歷史短、動力結構獨特、發展軌跡特殊,短期內建設大量儲氣設施困難,遇有極端情況,“氣荒”和“荒氣”在中國的表現會更嚴重并有可能反復上演。如果2015年11月進入采暖季后,一旦遇大范圍極端天氣,“氣荒”可能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