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微體古生物化石,可以勾勒沉積盆地含油氣資源的范圍,確定油氣分布的地質層位。日前,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推出“古生物化石——探尋地球資源的金鑰匙”特展,詳細展現微體古生物在油氣能源勘探上的作用和意義。
油氣能源的形成與億萬年來動植物的演化密不可分,細菌、藻類、浮游動植物等低等水生動物為沉積盆地中油氣的形成提供了母源,因此研究這些微體古生物化石對于尋找能源具有重要作用。在特展現場,有孔蟲、放射蟲、牙形刺等典型微體古生物化石首次集中展出。
“在塔里木油田的早期勘探中,我們就曾經從地下4000多米取出的巖芯中發現了一種遠古海洋浮游微生物的化石,初步推斷出塔里木盆地是由海洋逐漸演變而成。”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資源地層學與古地理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元動介紹,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死亡后在海底被沙泥所覆蓋,經過復雜生物化學作用轉化形成,天然氣則是分散的沉積有機質或油、煤、油頁巖等有機礦產由微生物降解和熱解作用形成,“當時也借此判斷出塔里木盆地蘊含豐富的油氣資源。分析巖芯中的微體古生物化石也是現在了解塔里木盆地不同區域油氣資源的豐富度的重要手段。可以說微體古生物化石是尋找油氣資源的金鑰匙。”目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聯合中海油成立國內唯一資源地層學與古地理學重點實驗室,將古生物學研究成果運用于我國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